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中考网 - 福建中考 - 泉州中考 - 正文

2016泉州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大纲

来源:泉州市教育局 2016-3-29 9:17:59

2016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
化 学

2016泉州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大纲下载

一、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福建省 教育厅颁发的《201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化学)》和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为依据,结合我市初中化学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命题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和福建省教育厅以及泉州市教育局有关中考命题文件精神。试题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命题形式力求稳中有新、稳中求变。试题要有利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性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有利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基本要求,命题坚持如下原则:
1.启蒙性和基础性原则。试题命制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重视对初中化学启蒙阶段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观念的考查,试题强化的能力立意。命题设置适宜的难度和梯度,使素养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的学业水平都能得到充分展示,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2.导向性和时代性原则。化学试题编制紧扣《化学课程标准》,注重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学会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把握规律,激发思维潜能。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试题的命题理念、背景材料具有时代特色,紧密联系社会热点、焦点,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分析自身周围的事物,关心生活、关心社会。
3.探究性和应用性原则。试题注重对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关注探究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真实的实验体验,引导教师确实加强实验教学。试题编制立足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在新情境中设计问题进行考查,促使学生将现实问题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感悟学习化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实践能力。
4.开放性和人文性原则。适量命制开放性试题和综合性试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做到试题形式、思维过程、答案标准多样化,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挥。试题编制渗透人文精神之内涵,试题内容范围不超过《化学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和《201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化学)》的要求,符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杜绝设置偏题、怪题、难题,试题题量适中、思维量适当,试题总体体现必要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第三部分课程内容和《201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化学)》确定中考命题的范围。具体内容和目标要求见本考试说明“五”。
五、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获取信息的能力
能够通过对简单的化学事实(实验现象、模型图表及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解答)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化学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化学问题进行推理与判断的能力;
(3)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的初步能力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要素,了解观察、实验等基本方法,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具有设计简单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要求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层次要求
A级: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即明确“是什么”——能记 住学习过的知识要点,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
 [例题1] 下列营养素中,在萝卜、白菜中所富含的是
A.蛋白质          B.淀粉       C.油脂       D.维生素
答案:D
[例题2] 液化石油气由液体变为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数目增多
C.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变
答案:C
[例题3] 生活中的许多变化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A.中和反应放热                      B燃料燃烧放热     
C.生石灰与水化合放热                D.电灯通电发热
答案:D
B级: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即懂得“为什么” ——能够领会概念、原理的基本含义,能够解释和说明简单的化学问题。
[例题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的部分元素(氩元素除外),在化学反应中,从左到右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根据上表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失电子能力:Na>Al                  B.得电子能力:S> Cl
C.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             D.钠、镁、铝均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B                                               
[例题2]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1︰1
C.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答案:C
 [例题3]“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前后于2011年和2016年升空,标志着我国探索太空的征程在不断的迈进。
(1)硅(Si)是空间实验室上太阳能帆板的主要材料。工业制硅的反应之一如下:
2R+SiCl4         Si+4HCl ,该反应中,R的化学式是           ;“天宫一号”中还配备了一种手套状的灭火湿巾。如果火情小,可以采用抓握火苗灭火。其灭火的原理是           。
(2)空间实验室中装配有电解水制氧装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天宫一号”舱内的空气成分与我们周围的空气相似,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填标号)
A.78%       B.21%         C.0.94%         D.0.03%
答案:
(1)H2    隔绝氧气(或空气)
(2)2H2O          2H2↑+ O2 ↑   B
C级: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即能够“应用”——能够分析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例1]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一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一COOH,具有酸的性质)。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答案:C                                        
[例题2]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
A.各种的酸溶液都含有H+,酸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B.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含碳的物质都是有机物
C.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碱溶液的pH>7,pH>7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例题3] 化学物质之间很多可相互反应或相互转化。已知 A、B、C、D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
质,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类型的化合物,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转化关系,“   ”表示
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是一种常
用来灭火的气体,固态A可用于人工降雨; C为一种钠盐;B和C的
溶液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是      (写化学式);D可能是          。
(2)B 的用途是              (写一种);C的俗名是           。
(3)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
类型是                       。
答案:
(1)CO2 ;HCl                                            
(2)建筑材料  纯碱                                                           
(3)Na2CO3+Ca(OH)2===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2.技能性学习目标包含“模仿操作、初步学习”、“ 独立操作、初步学会” 两个由低到高水平层次的要求。
[例题1]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2O:表示2个氧分子             B.    :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
C.2Fe3+:表示2个亚铁离子         D.NaCO3:表示一种物质碳酸钠
答案:B
[例题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3.体验性学习目标可有机结合“内容标准”中的知识内容进行考查。体验性学习目标包含从低到高3个水平层次:
(1)体验、感受(经历水平);
(2)意识、体会、认识、遵守(反应水平);
(3)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领悟水平)。
(四)基本的考查内容和要求。

科学探究

内  容 目标水平 备  注
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初步学会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意识到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探究能力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不孤立进行探究方法的考查,而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考查中。
科学探究能力  






能 1.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2.运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模仿操作
初步学习 
 3.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4.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6.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7.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独立操作
初步学会 
                                      
应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校实际,至少完成下列化学实验:
1.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 燃烧的条件
6.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 酸、碱的化学性质

身边的化学物质
内   容 目标水平 备   注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主要成分                       
2.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5.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1.水的组成

2.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3.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4.溶解现象                             
5.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6.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等)

7.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8.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及简单计算

9.结晶现象
10.常见的乳化现象
(三)金属与金属矿物
1.金属的物理特征
2.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3.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4.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
5.用铁矿石炼铁
6.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7.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酸碱的腐蚀性
3.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4.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5.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6.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7.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8.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A
A
B
B
B

B

A
B

B
A
A

B


C

A
A

B
B
B
A
A
A
A

B
A
B
A

A
A

A

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能进行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计算以及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
   

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加入其他元素可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
认识金属回收的重要性。
    

   
 

   

 

 

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物质构成的奥秘
内  容 目标层次 备  注
(一)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物质的分类

 


3.物质的多样性
(二)微粒构成物质
1.物质的微粒性
2.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认识化学元素
1.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 元素的简单分类
4.元素周期表

(四)物质组成的表示
1.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B
B

 


B

B
A
A
B

B

B
A
A


A

B

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

物质的化学变化
                                          
内   容 目标层次 备  注
(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化学反应的本质
3.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伴随有能量变化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二)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


3.利用化学反应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三)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